齐鲁网•闪电新闻7月25日讯在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、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,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充分展现高科技与体育盛事的深度融合。
王曦介绍,十五运会中,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将深度应用。首先是开闭幕式方面,综合运用各类声光电及智能控制技术辅助艺术创作,采用虚拟现实、高清视频等数字技术手段,致力为观众献上一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育盛会。还设置了智慧的无障碍看台,以电子狗、无人车等方式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服务,彰显人文关怀。
其次是观赛体验方面,在全国首创了“云上的全运村”,通过AI技术应用和“赛事自由视角系统”等,让观众实现沉浸式的观赛和互动,可提供自由角度的看球、跟踪切换球员、运动分析和流媒体的直播分享,极大丰富观赛的乐趣,值得大家期待。比如,在广州体育馆、深圳宝安体育馆等场馆,通过部署AI摄像头组成了“天眼网络”,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;通过引入VR等技术,观众可通过语音识别、手势交互等实时获取赛事日程、服务导览等信息。
再次是办赛保障方面,融入“绿色低碳、智慧高效”的理念,停车场“光储充放微电网”只需10—15分钟就可以为电车快速充电。基于北斗卫星的“跨境无感通关”和12分钟更新的“气象精准预报”等,为赛事运行提供强大支撑。智能化的追光跑道帮助运动员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,羽毛球AI直播相机可智能识别多拍回合及杀球动作等“高光时刻”,提升群众观赛的趣味性。
在媒体服务方面,同样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。为了全方面多角度展示比赛,AI拍摄眼镜帮助记者实现360度全景记录和多视角切换;迎宾机器人像真人一样,热情地帮助记者入驻;无人驾驶汽车将为记者们出行提供方便;数字人志愿者将随时为记者提供赛况信息和出行咨询;当记者们疲惫时,智能咖啡机器人60秒就能制成一杯浓香扑鼻的咖啡,还能做出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拉花。
十五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办,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城市分别举办同一届全运会的开、闭幕式。目前,开、闭幕式创意方案已基本完成,将努力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场具有国际水准、中国气派、岭南风韵、湾区魅力的精彩体育和艺术盛宴。发布会上王曦透露了开、闭幕式四大特点:
首先是突出“家国情怀”。在开闭幕式中,粤港澳三地将同步升国旗、唱国歌。在仪式环节及文体表演中,将用创新形式和手段生动演绎中华传统文化,充分体现全国元素,彰显“一国两制”实践成果,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发展新成就,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。
其次是突出“湾区魅力”。在中华文化的厚实基础上,开闭幕式还将突出粤港澳特色,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艺术、岭南人文与现代科技、粤港澳大湾区之美与舞台演艺巧妙融合,精心创作体现大湾区融合发展与多样性的文体节目,展示独具魅力的粤语、粤剧、粤歌、粤乐。另外,开闭幕式还将以三地运动员代表团同时入场等形式,突出粤港澳三地联办特色。
再次是突出“体育之美”。作为体育盛会的开闭幕式,将强调“体育+艺术”,用艺术化的手段彰显体育属性,突出体育本体。开闭幕式的每一个板块、每一个环节,都将着力展现体育的运动之美、速度之美、力量之美,呈现运动员昂扬拼搏的精神风貌。
最后是突出“科技之光”。开闭幕式秉承“科技全运”“绿色低碳”理念,建立先进技术库,探索多种场景应用,将运用裸眼3D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手段,实现“技术”和“艺术”的融合,为观众呈现前所未有的震撼视觉效果。
另外,王曦还介绍,十五运场馆建设突出绿色、智能、共享3个特点。十五运在全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,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%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,实现科技赋能。赛后各场馆将全面向公众开放,实现全民共享。
会徽和吉祥物突出粤港澳特色,会徽是由广东木棉花、香港紫荆花、澳门莲花的花瓣交叠旋转成同心礼花;吉祥物头顶三色水柱象征粤港澳三地同心同源,其原型就是栖息在珠江口的“海上国宝”中华白海豚,它们成年后呈白色,运动时变成粉色,这也是吉祥物两个颜色的由来。
同时还通过智能通关保证跨境参赛观赛顺畅高效。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,通过人脸识别、前置查验等技术手段,运动员在230公里的赛道上可以以40公里以上的时速,6次无间断地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,享受“不踩刹车”的无感通关体验。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6000人、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3000人,便捷的通关将让参赛和观赛都能感受到“粤港澳路路通、大湾区一家亲”。
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